当前位置: 泸州保险网 > 会员单位 >

以案说险 | “全额退保”的诱惑

来源:原创 编辑:lzbxw 时间:2025-03-06 16:11
“馅饼”变“陷阱”
【案例简介】
近日,平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小李接到一通紧急电话,电话那头传来W女士焦急的声音:“小李,我年前退保的保单还能不能恢复?我现在真的需要这份保险了!”经过详细询问,W女士道出了事情的原委。

W女士原本持有平安公司的一份终身寿险保单,这份保单不仅为她提供了终身的保障,还包含了12万元的重疾保障。她已经连续缴纳保费7年,每年缴纳保费6千余元。然而,就在年前,她听信了一位“退保中介”的话,对方声称可以帮她“全额退保”,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。她心想:“还不错,刚好差钱用,天上掉‘馅饼’了。”在对方的花言巧语和承诺下,W女士委托这位“退保中介”向保险公司投诉,工作人员再三建议其慎重考虑,但她还是坚持要退保,最终办理了退保手续,但并非所谓的“全额退保”,而是仅退还了现金价值,重要的是失去了原有的保险保障。

不幸的是,年后W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,被确诊为患有重疾。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,W女士陷入了困境。由于已经退保,她无法获得保单中的重疾保障金,不得不自行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,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,没有想到自以为的“馅饼”变成了“陷阱”。在无奈之下,她拨通了小李的电话,希望能够重新恢复保单,但为时已晚。 

【案例分析】
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打着“专业退保”的旗号,通过社交平台、短视频等渠道散布虚假信息,诱导保险消费者非正常退保。这些组织往往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理解不深的弱点,通过恶意投诉、伪造证据等手段帮助客户退保,从中牟取高额手续费,却让消费者面临保障缺失的风险。他们不仅收取高额手续费,还可能倒卖客户个人信息,使消费者面临更大的风险。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,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【风险提示】
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,谨慎办理退保。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,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,由于投保年龄、健康状况等变化,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、被拒保等风险。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,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。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“退旧投新”“高收益”产品等宣传,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,防止上当受骗。
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。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,包含重要个人信息,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、敏感金融信息。不要将银行卡、身份证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,以免被非法使用,蒙受损失。如果受到不法侵害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,保护自身权益。

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。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,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。

陷阱和馅饼往往只有一线之隔,面对全额退保的诱惑,消费者需擦亮双眼,理性判断,切莫因贪图一时之利而陷入无法挽回的损失。记住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保护自身权益,从谨慎选择开始。

上一篇:前海人寿泸州中心支公司开展2025年 下一篇:建信人寿泸州中心支公司开展2025年

版权所有:泸州市保险协会 网站设计:蜀ICP备180343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