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泸州保险网 > 公司园地 >

鼓励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

来源:原创 编辑:lzbxw 时间:2024-03-11 10:38
        当前,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截至2023年底,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.9亿人,占全国人口的21.1%。
        “在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推动年轻人群积极配置个人养老金显得尤为重要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指出,预计到2050年,我国将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。届时,如今30岁的年轻一代也将接近退休年龄,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5亿人,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8.8%,预计老年抚养比将达到53.2%,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将承担起抚养一位老人的责任。
        “因此,当务之急是鼓励年轻人尽早树立个人养老保障意识,并开始配置个人养老金。通过发挥个人养老金长期积累的优势,结合多样化的养老投资选择,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积累起一笔可观的长期养老财富。这不仅有助于减轻社会整体的养老负担,还能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享受到稳定、体面的生活。”周燕芳表示。
        2022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》。2024年1月24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,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,下一步将推进制度全面实施。
        “值得关注的是,年轻人尤其是90后虽然在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上占到整体的30%,但在参与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存和投资时有所顾虑。”周燕芳指出,“背后的主要问题体现在:年轻人对个人养老金不够了解,长期养老储备意愿不强,税收政策对年轻人的激励不足,账户管理灵活性不足,个人养老金产品选择专业门槛高等。”
        对此,周燕芳建议:一是加强个人养老金的宣传,推广养老金融知识,提升年轻人参与积极性。建议制定统一的养老金融知识宣教内容和标准,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。在宣传方式上,鼓励积极创新,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平台,针对90后年轻人的特点和偏好,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和形式,提高年轻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,并加深年轻人对未来养老经济压力的认识。
        二是加大税收激励,差异化设计,引导长期参与。建议优先对税收优惠激励不足的低收入群体,尤其是缴存期超过15年的90后年轻群体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,鼓励低收入年轻群体配置个人养老金,加强长期养老保障。另外,建议调增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金额上限至两万元,以加大EET模式下税收优惠力度,提高税收递延的激励效应,增加对中高收入年轻群体的吸引力。
        三是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,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和灵活度。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管控的前提下,建议增加个人养老金提前取出的条件,以满足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及特殊场景下的应急资金需求。具体而言,可以考虑将本人及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、伤残等特殊情况列为法定全额领取的条件。同时,探索将子女教育、赡养老人、偿还债务等情形纳入部分领取的范围,以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灵活性,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。
        四是优化服务流程,降低个人养老金的选择门槛。鼓励银行、保险、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提供丰富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的同时,提供更多便捷可及的养老咨询、养老金规划的专业信息服务,降低产品选择的专业门槛。在养老金缴费和持有期间,提供医疗、养老服务咨询及绿色通道等增值服务,激励长期缴费,提升客户黏性。
上一篇:金融消保在身边,保障权益防风险 下一篇: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

版权所有:泸州市保险协会 网站设计:蜀ICP备18034346号-1